枣核是本文的叙事线索,更是一条凝聚这乡情的感情线索。用枣核设置悬念,用枣核推进悬念,用“枣核”揭示悬念。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故乡故土紧紧连在一起。枣核虽小,但在文中却起到了以小见大的重要作用。
小小的几颗枣核凝聚着海外游子深深的爱国情浓浓的思乡情,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的一位故友托他从家乡给他带几颗枣核的故事。我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故友是一个热爱祖国,热爱家乡的人。“他一下车,就先问枣核带来了吗?他把枣核托在掌心,像比珍珠玛瑙还珍贵……”这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游子久别故乡后对家乡的思念是多么深厚,仿佛一切珍珠翠钻、荣华富贵都比不上祖国在心中的分量.朋友解释说,“北海”假山上的石头都是从唐人街论斤称量买下的。这句话以及友人家中处处洋溢的中国的气息可以看出中华儿女“洋装虽然穿在身,我心依然是中国心”。
祖国,承受了千灾万难,祖国,哺育了一代代优秀的中华儿女,我们决不能忘记这一切。作为新中国的学生,在我们的生活中,我们也要学习这位友人热爱祖国的精神,学习他这种不忘祖国的精神。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是热爱祖国的。我们要好好学习,长大后用自己的能力来报效、建设祖国.我们要为祖国的和平献出一份力量,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。第七自然段中“年纪越大、思乡越切”、“想厂甸、想隆福寺、想旧历年、想胡同枣树”等词语就集中表达了老人的思乡之情。
文章除了一些具体的事情外,课文中还有更多的词表达出了海外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。
例如:
1、“动身访美之前,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,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。”
明确:“再三”,表达出索取生枣核心情之急切,表现出思乡之心切。“生”,为了试种。
2、“拥抱之后,她就殷切地问我:‘带来了吗?’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。她托在掌心,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。 ”
明确:“殷切”,表达心情的急切与真诚;“托”,表达对枣核的珍惜程度;“珍珠玛瑙”,通过比喻加深了贵重的程度。
3、“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,一块块亲手挑选,论公斤买下,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。”
明确:“几十里外”,老同窗不怕路途遥远;“一块块亲手”,老同窗对此事的重视与认真;“论公斤买下”,老同窗不惜重金购置。总之,表现了老同窗依恋故土的深情。
4、“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,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。”
明确:柳的谐音是“留”,而莲的谐音是“恋”。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是“留恋”真实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热爱。
教师小结:通过同学们的这些例子,我们可知:朴实的话语,只要饱含真挚的情感就能感动人。我们说话作文时就应用这些朴实但饱含感情的语言。
枣核(萧乾散文)_百度百科
动身访美之前,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,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。东西倒不占分量,可是用途却很蹊跷。从费城出发前,我们就通了电话。一下车,她已经在站上等了。掐指一算,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,都已是风烛残年。拥抱之后,她就殷切地问我:“带来了吗?”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。她托在掌心,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。
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。我问起枣核的用途,她一面往衣兜里揣,一面故弄玄虚地说:“等会儿你就明白啦。”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,汽车开去,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。倘若在中国,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。过了几个山坳,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:“喏,到了。”汽车拐进草坪,离车库还有三四米,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。
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,买这座大房子时,孩子们还上着学,如今都成家立业了。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。
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,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。地方不大,布置得却精致匀称。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,她劈头就问我:“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?”经她指点,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,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。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:“栽垂柳的时候,我那个小子才5岁。
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。姑娘在哈佛教书。家庭和事业都如意,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。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。也许是没出息,怎么年纪越大,思乡越切。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。我想厂甸,想隆福寺。这里一过圣诞,我就想旧历年。近来,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。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,试种一下。”
接着,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:“你相信吗?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,一块块亲手挑选,论公斤买下,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。那是我们家的‘北海’。”
说到这里,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,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,穿过草坪,走到“北海”跟前。真是个细心人呢,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,一座红庙,顶上还有尊白塔。朋友解释说,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。她告诉我,时常在月夜,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,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。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,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。
改了国籍,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;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。
《枣核》是一篇优美散文,选自《萧乾文集》,已被编入:上海教育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九课、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课、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九课。作者萧(1910.1.27--1999.2.11),原名萧秉乾。 化名萧若萍,蒙古族,现代著名作家、记者、文学翻译家。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,生于北京。1926年在北京崇德中学学习,参加共青团,任崇德中学学生会主席兼校刊编辑。
作者简介
萧乾(1910.1.27--1999.2.11),原名萧秉乾。 化名萧若萍,蒙古族,现代著名作家,记者,文学翻译家。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,生于北京。1926年在北京崇德中学学习,参加共青团,任崇德中学学生会主席兼校刊编辑。1930年考入辅仁大学英文系学习,1931年任英文周刊《中国简报》(China in Brief)文艺版主编,翻译和介绍中国文学作品。后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习,1935年毕业。
开始任《大公报?文艺》主编,并兼旅行记者。1939年受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邀请赴伦敦任教,同时兼《大公报》驻英记者,1942年入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当研究生,进行英国心理派小说研究。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然遍英伦,1944年放弃剑桥学位,毅然担任起《大公报》驻英特派员兼战地随军记者,成为当时西欧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,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战场采访,写下了《银风筝下的伦敦》、《矛盾交响曲》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大量通讯和特写。
1945年赴美国旧金山采访联合国成立大会、波茨坦会议和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。1946年回国继续在《大公报》工作,兼任复旦大学英文系和新闻系教授。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《人民中国》(英文版)副主编,《译文》杂志编辑部副主任,《人民日报》文艺版顾问,《文艺报》副总编等职,1954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筹备工作。1961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。1979年起,历任中国作协理事,中央文史馆馆长,全国政协委员、常委,民盟中央常委等职。
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,卓有成就的翻译家、作家,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。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,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、散文、特写、随笔及译作。主要著译作有《篱下集》《梦之谷》《人生百味》《一本褪色的相册》《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》《尤利西斯》等。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枣核
主要内容:文章以枣核为线索,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,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,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。
新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8课,《枣核》讲述了枣核惩罚了恶人,帮助乡亲,获得大家尊敬的过程,故事体现了孩子的机智勇敢,也有神奇美妙的幻想,包含心意和热情。
主要内容:文章以枣核为线索,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乡的枣核试种,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,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。
本文由一叶易学堂于2023-08-11发表在帝神算命网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35689.com/lingqian/208.html
上一篇
八字身旺印多
下一篇
塔罗占卜祸(塔罗牌占卜事)